您的位置: 首页 学习体会 > 正文

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中赓续中华文脉

日期:2025-05-19 07:10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强调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赓续中华文脉,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与文明的见证,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独特记忆与精神内核。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不仅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还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要挖掘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遗产是历史的积淀,蕴含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如古建筑、遗址、文物等,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技艺、节庆活动、民间艺术等,都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保护与挖掘这些文化遗产,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脉络,感受先人的智慧与创造力。要挖掘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文化遗产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将其融入文旅发展可以通过文创产品实现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形成文化产业新业态,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要挖掘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儿女共同的历史记忆,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观念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支撑,能够引导公众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有助于培养人们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因此,要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赋予文化遗产新的时代内涵,努力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加强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要着力推进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赓续中华文脉。

  全面增强文化遗产保护能力。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坚持保护第一,始终把维护文化遗产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作为文物保护工作的根本,统筹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着力健全保护机制,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体制改革,形成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制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守牢城市历史文脉,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前置,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系统梳理文化遗产资源,分类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建立健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加强相关领域文物资源普查、名录公布的统筹指导,压实管理责任。

  坚持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合理利用好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要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文旅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文化传承,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旅游发展相融合,以优化文化服务促进旅游品质提升。善于运用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拓宽传承路径,全方位、深层次地发掘文化遗产的价值。做好文化遗产蕴含的相关文化研究与阐释。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要深入挖掘文化遗产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知识、传统文艺、思想智慧等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构建协同发展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文化遗产蕴含的创新创造基因被不断激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整合多方资源,促进多方协同发展,构建中国特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坚持党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组织领导制度,压实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形成文化和旅游、教育、科技等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做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确保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有序推进。加快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制度体系,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有效落地,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规范。

  完善法律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积极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和相关条例的制定修订工作,守好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红线、底线和生命线。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确保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法治轨道上稳步前行。

  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唤起全社会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社会广泛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格局,凝聚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力量。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强化保护意识,形成守护文化瑰宝、守望中华文明的浓厚氛围。

  深化文化交流互鉴。要利用国际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从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积极推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让文化遗产成为深化中外文明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