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习体会 > 正文

党建联建引领城乡融合发展

日期:2025-02-06 07:10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次阅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开展城乡党组织联建共建,绘好城乡发展“同心圆”。

  组织联建,城乡支部“结对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关键一环”作用,主动突破“就城市抓城市、就农村抓农村”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精准开展城乡党组织联建共建,形成党建引领发展合力。精准联建强组织。按照党委部门联弱村、政法部门联乱村、经济部门和企业联穷村的思路,综合考虑产业上的相近性、优势上的互补性、资源上的共享性,引导市直部门单位、城市社区、企业等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联建,成立联建党总支,从体制机制上破除城乡党组织之间的壁垒,实现城乡党建资源全面整合、有效融合。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围绕脱贫攻坚、集体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适时调整联建对象,确保发挥“1+1>2”的联建效应。制度建设抓规范。因地制宜完善制度,将城区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嫁接”到农村,指导帮助联建党支部建立健全干部轮值、联系服务群众、党员发展及教育管理等工作制度,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双向交流带队伍。坚持活动共办、党员共管、资源共享,双方每月共同过一次组织生活,采取跟班锻炼、结对帮带、外出学访、专题培训等形式影响带动农村干部,建立干群联心、党员联户、服务联动的长效机制,真正实现“先做朋友,再做亲戚,最后成为一家人”。

  经济联合,畅通资源“立交桥”。城乡壁垒是阻碍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顺畅流动的“鸿沟”,要以党建联建推动城乡资源跨界流动和优化配置。项目共建激活力。每年初统筹双方资源谋划确定年度联建项目,用城区资金、产业、技术等资源激活乡村闲置资源,借助乡村资源优势延伸部门职能、扩大企业产业优势,共同做大做强乡村产业。集体增收强动力。通过资金政策支持、联系信贷扶持、帮助寻求商机、联手开拓市场等措施,助力联建村发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行开展土地股份型、劳务服务型、资产整合型、生产经营型“四大合作”,构建“党组织+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利益共同体,推广物业经济、三产融合、土地托管、社会化服务等增收模式,推动集体经济从产中环节向全产业链拓展,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人才集聚增潜力。推动城区优秀人才下沉农村,从联建的市直部门选派第一书记、金融顾问、发展顾问等,组建农业技术、矛盾纠纷等各种党员服务队,靠在一线服务乡村发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行“百名家庭农场主学历提升”“千名青年农民技术培训”“万名本土人才培养”计划,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打好“乡情牌”,想方设法鼓励引导在外能人回乡创业,建好人才集聚“蓄水池”。

  治理联动,打造服务“新标杆”。针对农村服务资源分散、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的实际,整合条块分散的服务资源,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与城市同等质量的服务。服务阵地开放共享。高标准建设提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建设老年大学、红暖驿站、长者食堂、日间照料中心等,搭建“15分钟服务圈”。下放89项公共服务事项到社区,制定直办、代办事项清单,市镇、社区电子政务服务联网办理,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文明乡风同心共育。着力推动城乡文化深度交融,建立健全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广泛开展村级文化活动室、文化活动广场、文明示范街等创建活动,因地制宜组建戏曲、歌舞等文艺团队,定期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用城市先进和健康的文化内涵浸润农民思想,加快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美丽乡村携手共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城乡环卫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扎实开展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居“三级联创”活动,推进河湖治理、水源地保护区“清零”等工作,共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让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