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习体会 > 正文

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

日期:2024-08-27 08:05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方面,就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必须着力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的重大意义

  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制度保障。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而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就离不开具有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作用的制度规范的有力保障。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从“有没有”逐步转向“好不好”。这迫切要求不断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效果更明显的举措,着力解决民生领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确保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建设正处于关键节点,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准确把握民生各个方面之间、民生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之间改革的联系,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构建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

  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的原则遵循

  促进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在我国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把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始终着眼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在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各方面制度作出系统设计。要按照客观实际,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基层群众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创新性措施,并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推动成熟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制度。

  坚持“立”与“破”的辩证统一。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改革涉及深层次、多元化重大利益格局调整,重大改革举措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制度建设必须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要坚持“立”字当头,遵循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突出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创新和细化各项制度在各层级落地落实的运行规范和操作程序,全力做大增量、有效填补制度空白。要坚持以“破”疏堵,在坚持好、巩固好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实践检验的制度的前提下,及时修改或废止不适应民生改革发展要求的法律制度,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民生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

  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有机结合。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增强制度建设的整体性,又要以重点领域为突破口,实现协调统一。要在统筹考虑各项制度的功能定位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推进,着力增强不同方面、不同环节制度之间的有机衔接、协同配套,以实现效能的最优化。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制度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集中力量抓好各方面重点任务落实,进而带动整体工作提升。

  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的实践路径

  坚持扩大优势与补齐短板相结合,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更加健全。要进一步增加和扩大制度的优势和特点。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具有增进民生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收入分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医药卫生体制、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等各方面制度也具有独特优势,切实满足了群众“七有”要求。对此,必须坚持和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要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制度短板。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聚焦健全各项兜底性制度,找到有效的切入点,推进制度之间紧密衔接和深层互动,促使整个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有效协同发展。

  抓好各项制度改革协同,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与其他制度相衔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以“七个聚焦”为主要内容,是一个有机系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安全、党建等各领域制度改革。要实现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必须协同推进其与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衔接,促进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使民生改善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对接、良性循环、相得益彰;与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相衔接,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与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相衔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与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促进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与健全国家安全体系相衔接,实现高质量民生保障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与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相衔接,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群众根基,进而把民生建设得更加扎实、更加牢靠、更加有效。

  加大制度执行力度,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提高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地位、作用和执行必要性的思想认识,并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制度规范。提升制度执行力也离不开外在的监督。要构建全覆盖的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执行监督机制,创设常态化考核问责机制,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以确保制度落到实处、执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