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习体会 > 正文

把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

日期:2023-09-14 08:28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坚持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引领当代大学生以昂扬的斗志投身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壮阔实践,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指向。

  融入课堂“主阵地”,实现课程育人。课堂是思政课育人的主阵地、主渠道。一是优化教学设计。高校思政课要持续深化对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的研究、分析与阐释,切实把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讲深、讲透、讲好,将其转化为符合当代青年认知规律的教学内容。二是创新讲授形式。全面讲清楚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程,引领学生感悟伟大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要立足当代大学生学情特点,选好、用好、讲好抗美援朝战争故事,在“史”中讲“理”,在“理”中讲“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善于强化问题引领预设,采用议题式、讨论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真正培养学生增进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意志品质。

  融入社会“大课堂”,突出实践育人。把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融入思政课,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思政课更接地气、更具活力。一是融入红色研学实践。充分利用地方性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采访抗美援朝老兵”“鸭绿江印象”“传递红色接力棒”等主题红色研学实践活动,在面对面的对话中深化大学生对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情感认同。利用“开学第一课”、抗美援朝“出征日”“胜利日”等重大时间节点,组织大学生开展祭扫烈士墓,瞻仰红色教育基地、抗美援朝纪念设施遗址等。二是融入调查研究实践。以“学习践行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主题,开展具有系统性、创新性、实践性意义的大学生社会调研活动,引导大学生通过对史实的调研学习,进一步发扬斗争精神,紧盯实际问题,实现对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融入志愿服务实践。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引导大学生把祖国发展和个人成长结合起来,在前进道路上知难而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融入教育“新场景”,推进文化育人。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助于提升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深度和广度。一要育人于“境”。围绕传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推动校园红色文化教育建设,设置主题教育宣传栏、条幅、建筑雕塑、文化走廊等物化景观,使教育内容更具体化、形象化,打造全方位、多场域的文化浸润氛围。依托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拓展校外红色教育实践。以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主题,围绕抗美援朝纪念馆等场馆,做好红色教育路线的整体规划。二要育人于“艺”。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大力推进校园“红色文艺社团”建设,通过讲坛、影视、画展、动漫、歌舞等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传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以更生动、更具活力的方式呈现出来,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三要育人于“制”。注重制度文化的导向与巩固作用。高校党委要发挥统揽协调作用,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为传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宣传教育提供坚实保障。

  融入信息“新媒体”,加强网络育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为把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融入思政课教育提供了新载体。一要加强校园新媒体建设。完善校园“两微一端”媒体管理,拓展网络阵地传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利用校园新媒体加大对抗美援朝战争重大事件、英烈事迹、革命故事的宣传力度,营造崇尚革命英雄的浓厚氛围。二是完善教育载体。利用社交软件建立讨论群,分析时事热点,交流学习体会,打破学习时间、场地的限制,将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使大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抗美援朝战争的“真实场景”,形成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提升教育实效性。三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严格落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网络信息发布审核制度,重点加强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信息管理,净化网络生态。要把好思想的“总开关”,主动划清是非界限,不信谣、不传谣,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确保思政教育的正确方向。

  (作者:马君    沈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