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习体会 > 正文

发扬斗争精神 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日期:2022-12-28 08:01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三个务必”的重要论断,其中“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号召既体现了历史传承性与时代创新性,又指明了斗争紧迫性与实践方向性,为广大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提供了根本遵循。

  斗争精神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底色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必然会有斗争。马克思主义不是纯粹解释世界的学说,而是一种具有鲜明目标导向、问题指向和实践取向的“斗争哲学”。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斗争是在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从《共产党宣言》这一斗争宣言的问世,到巴黎公社的斗争探索和十月革命的斗争胜利,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不断飞跃,斗争精神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马克思主义关于斗争精神的溯源,一是体现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斗争是为了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因此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斗争不是庸俗意义上的争名夺利、钩心斗角、搏斗角力,而是敢于直面矛盾、攻坚克难、较真碰硬。二是展现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基本观点。斗争是一种行动,这种行动既包括阶级斗争,也包括不断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断适应的社会革命,还包括无产阶级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自我革命。三是凸显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理论品格。斗争精神的革命性和批判性决定其不对任何迷信和谬误让步,坚持永葆斗争精神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斗争精神反映出的是一种知重负重、善谋善为、苦干实干、担当尽责的精神境界,体现出的是心系人民、情系人民的公仆精神,不畏艰险、甘于付出的奉献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惧险阻、闯关夺隘的拼搏精神,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等。斗争精神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精神底色,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价值体现,新时代大力传承和弘扬斗争精神,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论、统筹兼顾的辩证法、知行合一的实践论,唯此才能赢得新的伟大胜利。

  斗争精神体现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

  中国共产党100余年的奋斗历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斗争史,斗争精神早已融入党的血脉,成为党的红色基因、精神烙印和政治品格。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一点也不错。不过,斗争形式,依时代不同而有所不同罢了”。在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中,“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深刻揭示了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英勇斗争的历史真谛。可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靠斗争打出来的,中国建设的成果是靠斗争干出来的,中国改革的成就是靠斗争闯出来的。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了历史,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我们党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面对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考验敢于斗争、勇于胜利。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从“必须准备进行”到“必须进行”再到“义无反顾进行”,伟大斗争呈现出一条清晰的从凝心聚力到精准发力再到持续用力的实践脉络。在“四个伟大”战略框架中,伟大斗争以实现伟大梦想为目标导向,同时为伟大梦想开辟道路。新时代伟大斗争必须聚焦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心任务,坚决同那些损害中华民族利益、阻碍中华民族团结、阻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任何行为作斗争;伟大斗争以推进伟大事业为战略指引,同时为伟大事业化解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任重而道远,必须通过伟大斗争解决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以攻坚克难的态度去消除“成长的烦恼”,缓解“转型的阵痛”;伟大斗争以建设伟大工程为根本保证,同时为伟大工程扫清障碍。打铁必须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成功密码,也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行动纲领,必须要有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斗争决心,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斗争意志,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斗争勇气,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走向深入。

  不断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并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确定为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强调,“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提高党员、干部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新时代推动辽宁振兴发展,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静得下心、扛得住事、沉得下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

  一是在思想淬炼中保持定力,锤炼“狭路相逢勇者胜,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品格。思想淬炼“淬”的是意志,“炼”的是信念,坚定的斗争信念是激活斗争基因、唤醒斗争意识、激发斗争意志、涵养斗争品质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党员、干部有没有斗争精神、是不是敢于担当,就要看面对大是大非敢不敢亮剑,面对矛盾敢不敢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不敢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不敢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不敢坚决斗争”,五个“敢不敢”要求我们做到信念坚定、无私无畏、义无反顾、奋力作为、一身正气。理论上清醒、思想上成熟才能政治上坚定,斗争起来才有底气和力量。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复杂局面和艰巨的斗争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切实增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定力,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增强推动辽宁振兴发展的实践定力,科学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培育斗争精神、研判斗争形势、制定斗争策略、练就斗争本领。

  二是在政治历练中勇谋并进,涵养“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激情。政治素养是坚持斗争的“定盘星”,只有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过得硬,关键时刻才能靠得住,才能把准斗争方向、站稳斗争立场、坚守斗争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与严峻凶险的形势博弈,与复杂棘手的问题对抗,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在重大斗争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固本培元铸牢政治灵魂,通过斗争考验恪守政治忠诚、擦亮政治本色。狭路相逢勇者胜,在振兴发展已进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我们决不能有风平浪静的麻痹思想、松气歇脚的厌战情绪、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与我无关的观望心态。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寄托着全省人民的夙愿和期盼,当复杂严峻形势和振兴发展任务摆在面前时,我们决不能有不愿斗争的“软骨病”、不敢斗争的“恐惧症”和不会斗争的“无能症”,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养成在吃透党中央精神前提下开展工作的习惯,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敢于亮剑、敢于担当、敢抓敢管、敢闯敢试,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

  三是在实践锻炼中强筋壮骨,保持“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持久韧劲。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毛泽东同志指出,“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面对转型阵痛和发展难题,既要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气魄胆略,又要有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素质本领。在发展机遇面前迅速出击,不犹豫观望;在困难挑战面前扛起责任,不推诿躲闪;在风险危机面前挺身而出,不逃避退缩。我们要厚植为民情怀,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在投身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的斗争中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让振兴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省人民。我们要常怀“本领恐慌”之心,在不进则退的斗争战场上见世面、壮筋骨,在风吹浪打中学会科学把握斗争的时度效,在实实在在的斗争实践中锤炼过硬能力。

  【作者:邓泉国 秦浩    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应急管理组织的协同机制研究”(20BZZ10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