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习体会 > 正文

科学理解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要求

日期:2022-12-22 08:10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共同富裕,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并从总体上对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战略部署和实现路径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既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促进生产效率和分配公平的统一,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可以确保人们都能够公平地创造和享有社会财富,避免两极分化,从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同时,要积极引导、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提高效率、创造就业机会、改善民生中的积极作用。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要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与此同时应该认识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不仅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不断把“蛋糕”做大做好,还可以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把“蛋糕”切好分好。因此,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稳步推进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进一步处理好增长和分配的关系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应该从社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考察,“富裕”体现的是效率,指的是生产力的高效率发展;“共同”体现的是公平,指的是生产关系的共同性、平等性。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做大做好“蛋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可以通过有效调动资源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因此,要在做大做好“蛋糕”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不断解决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等问题,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正义。要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

  实现共同富裕要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团结奋斗。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要依靠人民群众走向富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搞平均主义,更不是搞“福利主义”,而是使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鼓励勤劳致富,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实现共同富裕要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这么庞大的人口体量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世界发展史上是罕见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发展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不能超越我国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平,不能“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必须量力而行。与此同时,实现共同富裕不能等,不能等到发展起来以后再去解决贫富差距问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分阶段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这10年,我国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实现共同富裕既要锚定目标,又要把握内在要求,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要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实打实地一件事一件事办好,提高实效。要坚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唯此才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才能确保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梅春英    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