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习体会 > 正文

汇聚高质量发展人才动能

日期:2022-04-02 08:10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次阅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驱动的第一资源。组织部门作为人才工作的“操盘手”,要树立大局观念、系统思维,自觉把人才工作放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大棋盘”中谋划推进,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动力活力,在服务发展大局中彰显人才工作价值。

强化创新发展动能,提升人才工作贡献度。聚力创新,人是关键。从区域经济发展竞争态势来看,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是提升地区产业形象和吸引力的“快车道”,创新发展和产业集聚急需一批标志性、典型性、特色性人才作为“源动力”。要分层次培养创新标杆人才,建立主导产业技术攻关“揭榜制”,按项目进度给予配套补助,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树立一批有影响力的标杆企业和人才。坚持引育并重,支持龙头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整合行业上下游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广“百家汇”市场主体引才模式,不断做大人才蓄水池。强化龙头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用好辖区骨干企业引才全覆盖机制,更大力度支持企业“高薪聘高人”。更多赋予科技领军企业人才举荐权,引进一批带技术、带资金、带项目落地的高精尖人才。充分发挥激励措施杠杆作用,出台专项鼓励科技创新意见、企业主体引才支持措施等优惠政策,既鼓励企业自主引才,也鼓励企业依托产业链孵化项目;既资助人才本身,也资助引才企业,充分调动创新主体积极性。探索创新人才共享共用机制,有效延展海外引才触角,助力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建立海外人才飞地、离岸研发中心等平台,就地取才、海外用才。

激发创新发展活力,深化人才工作融合度。抓人才不了解产业,如同盲人摸象;抓产业脱离人才,则缺少腾飞的翅膀。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聚焦和服务地区发展主战略,找到人才与产业同频共振的“最大公约数”,凝聚起人才条线与经济、科技阵营的“最大合力”。要聚焦主导产业体系,科学编制人才地图和技术需求清单,解决制约产业发展共性核心技术问题。加强战略前瞻性部署,结合高新园区、城市硅巷、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主动融入创新网络,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深度融合,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托举产业链的“优”。聚合特色优势资源,通过树立教育领域人才培养、支持名师工作室建设等方式,将教育资源转化为优质“双招双引”资源。聚力科研成果转化,坚持深挖高校院所“富矿”,构建高新园区、高校院所、高新技术企业、高层次人才“四高联动”机制,引导高校院所面向市场开展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向产业一线集聚。持续开展“互派驻、双挂职”工作,利用干部交流加速推进“人才、技术、资本、市场”有效对接,让更多科研成果走出“书架”、走向“货架”,让科教“富矿”更多转换为创新产业发展的“真金白银”。

优化创新发展环境,突出人才工作满意度。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当人才引领发展的共识逐步形成,一个城区的竞争实力将更多体现在看不见的发展软环境上。要坚持“不拼政策拼服务、不拼重金拼环境”,从人才最关心、最需要、最迫切的事情抓起,着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舍得用资源、花精力,塑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让人才“安居无忧”,舒心生活、顺心工作、安心发展。打造高能高效的市场环境,让人才“政策无忧”。打造“一站式”集成人才服务中心,建立人才购买名录和人才服务机构库,打破部门壁垒,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审批、工商税务、科研服务、金融保险等服务,让人才足不出户、一网通办,以人才的少跑路,助推人才跑出事业发展的“加速度”。营造尊才惜才的社会环境,让人才“成长无忧”。通过广泛开展“跟党一起创业”系列活动,积极选树一批人才典型,宣传一批先进事迹,推广一批经验做法,推动人才坚定理想信念、增进政治认同。健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落实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人才机制,对政治立场坚定、政治表现良好的人才,优先发展入党或推荐担任区“两代表一委员”,帮助人才实现自我价值、创造社会价值,真正赢其心、留其人。

(作者:任宁    南京市玄武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