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0 08:53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次阅读
近日,中国组织人事报刊载了广东深圳探索用“序事辨材”法构建知事识人体系的做法。对于从事干部调研实际工作者而言,这一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
从按人索事到知事识人转变。干部调研的传统做法是按照名单了解每个人所做的事、优缺点等。即通过人来“选择”和梳理事,事在传统的干部调研中,并不是处于中心位置,个人成为干部调研材料组织和梳理的基本单元。而“序事辨材”法,则先谈事,在事之中定位相关人发挥的作用、作出的贡献。“事”成为干部调研工作的中心,成为调研材料组织和梳理的基本单元。这样有利于更加客观、精准,更小颗粒度地辨识每个人的实绩与贡献。
从框架化到场景化转变。传统干部调研方法,一般按照政治表现,德、能、勤、绩、廉,优缺点等既定框架,了解干部在每一方面的主要表现。实践中,参与谈话者,并不总能做到见人见事。有时候,还可能会用一些比较抽象、空洞、观点式、结论式的描述。框架化的谈话有其优势,但这种谈话获得的内容不容易鲜活。“序事辨材”法则直接把人还原到某一具体场景,使干部干的事具体起来,干部的形象、做出的实绩更容易鲜活起来、栩栩如生。
从平面化到立体化转变。传统干部调研一般是由人来串事。比如,能够说明一个人政治表现过硬有哪些事?能够说明一个人勤政、廉洁的有哪些事?即人和事是在一个平面上,是一种偏线性的调研法。“序事辨材”则探索“事、岗、能、人”四维立体坐标,对“重要的事、吃劲的岗、优秀的人、匹配的能”进行关联性分析,实现更立体、全面、系统、科学地辨材。
“序事辨材”法确实是干部调研工作创新的有益探索,但值得注意的是,“序事辨材”法除在调研前必须做大量准备工作外,过程中也需要花大量时间。此外,这种方法对参与调研工作干部的能力素质要求也比较高。
目前看来,“序事辨材”法主要还是以定性法为主。其实,也可尝试将“序事辨材”法定量化。通过制作诸如“序事辨材测评表”的方式,把要调研单位的大事、要事、难事列举出来,要求参与测评者对每件大事、要事、难事中有关干部发挥的作用、作出的贡献进行排序,进而数据化。这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调研方法组合。比如,可选择“序事辨材”定性法、定量法同时用;也可以选择用“序事辨材”定性法、定量法中的其中一种;当然,也可以采用传统的干部调研法+“序事辨材”定量法。
(作者:黄振辉 广东省中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