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事业单位 > 正文

辽宁省农科院扶贫工作队帮莫古土村建强支部发展产业——党建引领科技富民

日期:2020-11-05 11:02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074642d7-ec30-43df-a63c-6ab617fe7654.jpg

王海新(右二)与省农科院沙地所主要领导探讨莫古土村肉羊改良工作。

2014年,辽宁省农科院沙地所专家王海新带着“粮经饲复合种养”项目,来到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平安地镇莫古土村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当时,省农科院从30个研究所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33支扶贫工作队到农村,直接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指导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王海新任工作队长的莫古土村是其中一个扶贫工作点,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肉羊养殖和种植业。由于没有优良的种公羊,加之饲喂技术落后,肉羊出栏率仅为20%。养羊致富对村民来说,只是梦想。如今,这个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省农科院是辽宁唯一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是农村实用技术研究的摇篮,作为扶贫战线的主力军,省里把辽西北最难啃的硬骨头交给我们,虽然任务艰巨,但是我坚信,只要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针对产业扶贫卡脖子问题把脉开方,就能帮助当地群众脱贫摘帽。”11月2日,王海新坚定地对记者说。

王海新驻村后第一时间组织专家,为莫古土村制定个性化帮扶规划。“首先要打造一支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的村‘两委’班子”。当时,莫古土村党支部被定为软弱涣散党支部,村“两委”班子不健全,党建工作处于停滞状态。省农科院沙地所驻村工作队采取补增村妇联主席和执委,完善党员活动室建设,配备宣传展板,建立和健全外出流动党员台账,整理完善党建工作档案,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邀请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授课辅导,观看党务宣传专题片、讨论交流和集中党员学习理论知识等方式,加强对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员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服务能力,使其切实负起责任,抓好工作。驻村扶贫工作队还与村“两委”班子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档案进行了认真梳理,详实记录了每一个数据。

紧接着,扶贫工作队带着村“两委”成员和党员干部先后到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建设镇肉羊小区、彰武县章古台镇阜新种羊场考察肉羊品种,确定了肉羊改良的养殖路线,并综合利用沙地所的帮扶优势,利用科学高效饲养肉羊的技术实现“肉羊兴村”的目标。

引进种公羊是当务之急,但一只种公羊就得万八千元,这对急于想进行品种改良的养殖户来讲可不是个小数目。王海新找到村党支部书记徐忠林和贫困户孟宪江,对他们说:“你们养过羊,成立合作社带着大家一起干,种羊我给,技术我交,你们干不?”没想到得到的回答却是“不干”。他们都说:“老百姓不好带,不见兔子不撒鹰,再说我们也没钱建羊舍。”为了打消孟宪江的顾虑,王海新从自己家里拿出5万元做启动资金,告诉他:“只要你听话带头跟我干,保你奔小康,真赔了不用还。”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听话”的孟宪江用了三年时间就繁育种羊200多只,一年纯挣15万元。徐忠林的肉羊养殖收入更是达到一年32万元。群众看到科技富民的效果,争先恐后跟着干。他们说:“大道理我们不会说,但知道感恩,海新大姐工作踏实,她说咋干我们就咋干。”

群众的热情起来了,扶贫工作队于是大展拳脚,协调沙地所利用中央财政项目——“辽西肉用绵羊集约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将本村的发源养羊专业合作社社员纳入项目示范户,利用项目经费补贴先后累计引进种羊20只用于肉羊杂交改良。同时,协调市县畜牧相关部门帮助村里建设高标准肉羊改良站1个,投入金额70余万元,对村里的肉羊改良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如今的莫古土村有杂交改良种羊1万多只,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羊小康村。发源养羊专业合作社社员年均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合作社带动全村肉羊养殖户27户,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2890元。莫古土村如期完成了整村脱贫摘帽工作并顺利通过第三方验收。

6年来,扶贫工作队累计为村里协调争取各类项目10余项,直接投入资金达400余万元,协调投入资金达2600余万元,使莫古土村做到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记者 王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