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习体会 > 正文

补齐制造强国的人才短板

日期:2020-11-20 11:16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次阅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庞大的工业体系需要庞大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建设制造强国,要加快补齐人才短板。

关键核心技术买不来,也求不来。推进制造业领域创新驱动,不仅需要大批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也需要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品牌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在内的全产业链创新型人才队伍。与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相比,制造业在薪酬上缺乏竞争力,高层次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要加大制造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在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政策,引导创新型人才回归制造业。

随着制造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等新职业随之出现,相关人才需求增长加快。新兴的职业缺乏人才评价相应的序列,给企业在职业技能认定、人才评价等方面造成了困扰。要深化新职业领域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用人单位为主体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破解智能制造领域高层次、高技能人才评价载体缺失、评价工作急需跟进的问题。

长期以来,社会上对制造业人才存在偏见,认为从事制造业就是“进厂干苦力”,把制造业与“苦脏累”等同,出现了“宁送外卖不去工厂”“宁可底薪出入高档写字楼,也不愿拿更高的待遇去制造业”的怪相。要优化制造业领域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发挥技能大赛导向作用,提高社会认同感。拓宽技能人才上升通道,加快推进职业资格与职称、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有效衔接,畅通新职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渠道,推动高技能领军人才与高层次人才同等享受相应待遇。鼓励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实行技术创新成果入股、岗位分红。

随着我国服务型制造快速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作为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服务型制造需要大量“制造+”的复合型人才,迫切需要我们从顶层设计着手,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的协同改革,提升全社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素养。在基础教育环节,要推进STEM教育发展,加强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素养培育,重视青少年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在职业教育领域,要坚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保持职普比大体相当。加强职教与普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衔接与合作,构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学历资格和职业资格之间的转换衔接机制。

 (作者: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 吴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