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5-20 07:25来源:辽沈智慧党建云平台次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这不仅是对基层党组织的殷切期望,更是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精准布局。全国及全省、全市组织部长会议分别提出,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统筹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振兴发展优势。苏家屯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国及全省、全市组织部长会议部署要求,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展现出新时代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一、夯实基层堡垒,筑牢乡村振兴的组织根基
全国及全省、全市组织部长会议指出,要落实各级党组织书记抓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近年来,苏家屯区坚持将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首位,全区上下以“强党建、固根本”为指引,加强组织建设,优化街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和组织支撑。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课、必修课,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开展“头雁领航”村党组织书记大讲堂,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增强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结合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用好“13+1”张红色资源地图,系统整合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沈阳铁路陈列馆和苏家屯区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精心设计5条“红色教育沈南行”党性教育实践路线,系统编写“走进红色精神家园”“讲好革命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等25堂党性教育课程教案,引导党员在追寻红色足迹中体悟革命先辈的崇高信仰与精神境界。二是加强组织建设。抓牢抓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基本盘”,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不断夯实基层干部队伍基础,通过联合审查、“三查三看”、调研调度等措施,对村“两委”干部进行全面“体检”,对不适应、不胜任或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两委”干部,进行调整撤换,实现基层组织优化升级。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确保精准施策、靶向施治,推动农村党组织“晋档升级、争先创优”。加强示范点建设、党建项目建设和党建品牌建设,高标准打造“领航示范村”,不断扩大示范引领辐射范围,持续提升农村党建工作质效,以点带面,推动全区122个村党组织建设整体提升、全面过硬。三是提升治理能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区级领导包联街道、街道干部包村到户的形式,深入走访调研,了解村情民意,明确乡村治理的内在需求。建立“党建+网格”的治理模式,因地制宜优化网格设置,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充分发挥网格党员基层治理“哨兵”作用,积极开展便民服务、调处矛盾纠纷等工作,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一站式”政务服务进村屯,聚焦农民关切的生产生活问题,整合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民生服务等各类资源和服务功能,建立80+66项高频便民服务事项清单,实现“一云统管、一网通办”,不断满足农民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提升基层治理能效。
二、聚焦共同富裕,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扶持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省、全市组织部长会议提出,要深入开展“党群共同致富”活动,加大党群共富责任区、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跨区域组建产业联合党委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苏家屯区积极探索“党群共富”有效途径,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百里长廊建设,全面推进“强村富民”三大行动,以党建引领为引擎,推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一是打造产业发展“强引擎”。苏家屯区深化运用新时代“千万工程”经验,充分挖掘本地自然资源禀赋,结合农村产业分布,制定《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百里长廊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建设全长约100公里、连接9个涉农街道、以10个亮点村为节点的乡村振兴百里长廊。进一步整合资源,组建设施果蔬、优质稻米、精品花卉、畜禽养殖、特色水果五大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通过“组团式”发展、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等举措,推动产业持续升级,实现农村产业的蓬勃振兴,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二是搭建强村富民“新高地”。深入实施“强村富民”三大行动,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质效跃升,带动农民群众实现增收致富。以农村网格为单位,全区建立710个党群共富责任区,选取党员致富骨干、产业带头人、农业技术人才等1907人为每个责任区配备“1长4员”致富团队,结对帮带农民发展产业,提升收入。推进成立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86个,进一步统筹利用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动员组织党员群众、驻村企业等经营主体积极参与,通过土地入股、订单生产、农机服务、产销一体等经营方式,实现合作互利共赢。选取党建工作基础好、集体经济体量大、产业带动能力强的村为中心,推动地域相邻、产业趋同的村建立13个产业联合党委,采取统一实施物资采购、技术指导、品牌打造、产品销售等措施,增强区域乡村产业聚合力,形成强村带弱村,区域内共同致富的发展格局。三是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在五大特色产业基地示范项目建设、引进农业新技术等方面持续发力,深化与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专家团队对接合作,打造出来胜大米、永乐葡萄、苏南味道等特色农产品品牌。通过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项目,提升产业附加值,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引入企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创新推出“党建引领、村企共建、合作经营、党群共富”模式,由“单打独斗”向“多元融合”转变,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三、平稳有序换届,锻造乡村振兴的“领头雁”队伍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加强对“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全省、全市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选优配强“两委”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带头人,对看好的后备人选提前安排到岗,力争换届前人事平稳交接,顺利过渡。苏家屯区坚持把锻造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着眼于2026年村“两委”换届,系统摸排全区122个行政村党组织建设情况,针对村屯发展需求,补齐配强村“两委”班子,重点提升村党组织书记执行政策、发展产业、服务群众能力,锻造出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储备足”的“头雁方阵”。一是精准摸底排查。苏家屯区紧盯下一届村“两委”换届节点,做深做实村“两委”班子中期研判工作,深入调研、靶向施策。组织涉农街道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管理、集体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等农村党建重点工作,梳理形成“村情画像”,做到村情民意一目了然。建立届中定期分析研判机制,重点了解村“两委”干部履职能力、带动发展、为民服务等情况,对不能胜任的、群众满意度低的党员干部及时调整撤换。二是抓好“头雁”队伍。全面掌握基层“头雁”队伍的结构形态、履职状态、能力质态,做好村党组织“头雁”选育管用。常态化开展村党组织书记综合能力素质考核,组织部和农业农村部门定期对党建工作和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抽检,街道党工委实时跟踪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届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全区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强基赋能、先锋淬炼”专题培训,丰富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党内政治生活内容,在学习培训中不断加强农村“头雁”队伍政策执行、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等各项能力。三是培育储备力量。深入实施《苏家屯区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方案》,按照“1+2+3”梯次方式进行储备,储备后备力量618人。持续拓宽人选选拔渠道,坚持内挖外引相结合,加强储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退役军人、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本村致富能手等人才,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鼓励后备力量领办1至2项村内重点任务,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村“两委”班子成员出现空缺时,优先从表现优秀、群众认可的后备力量中选拔,有计划地在换届前,提早选配进入村“两委”班子。
(中共沈阳市苏家屯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