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 > 正文

瓦房店市:以“小店服务”细笔头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日期:2025-05-14 07:20来源:辽望·先锋次阅读

  “这是全市的1号店,涵盖了小店书屋、法治超市、党员服务站、小店大课堂四个部分,都是紧贴群众生活实际的项目,我们提出给大家伙的服务也必须是一流的。”谈起“乡村小店”,“乡村小店”发起人、肖炉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新军满怀信心地说。在大连瓦房店市九龙街道肖炉村,一座干净整洁、生意红火的“乡村小店”映入眼帘。这里不仅是便民超市、快递点,更是集理论宣讲、便民服务、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党群服务综合体。

  在瓦房店市,一间间“乡村小店”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这些看似普通的便民服务站,不仅是村民的“解忧地”“致富屋”,更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2024年以来,瓦房店市深化屯组党群服务站建设,创新打造“乡村小店”品牌,构建市、乡、村、屯四级党群服务体系,通过“小切口”撬动“大民生”,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效能。

  夯实阵地:“领学带干”打造多元化服务

  瓦房店市将“乡村小店”作为重点党建项目,出台专项实施意见,整合33个村的商超、快递点等场所,打造“5+2+N”标准化阵地,即五大基础阵地、两大拓展阵地和多个特色功能区。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时节,九龙街道三甲村的小店书屋变得热闹起来。村民们争相在小店书屋“淘宝”“充电”,查阅春耕备耕相关知识,获取“春耕经”。“通过开设小店书屋,我们及时更新党报党刊,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提供农业书籍等学习资料,提升党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农民致富带富水平。”九龙街道三甲村党总支书记王有刚表示。除了村民在“乡村小店”自主学习,各乡镇党委还将充分利用好“乡村小店”这一阵地开展系列宣讲活动。用好第一书记、致富能手、“土专家”三支队伍进行理论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科技知识进基层、进农户。在九龙街道肖炉村“乡村小店”,一场别开生面的绒山羊养殖培训让村民张宏家印象深刻。从邻村请来的绒山羊养殖大户李润田现场讲解绒山羊疫病防治知识,并拿出典型病例剖析解答。“以前听过农业专家的课,和养殖实际还有点区别,老李讲的都是我们想了解的,一说就懂,懂了就会干了。”张宏家说。结合“党群共同致富”活动举办科技助农课,延伸打造金融服务、医疗问诊等专业课,以理论宣讲助力“补钙壮骨”、带动“党群共富”、促进“乡村和谐”。

  服务升级:“群众动动嘴,帮办来跑腿”

  在“乡村小店”服务群众过程中,始终坚持“派单式”服务,聚集乡村“红力量”。通过积极整合各方力量,多管齐下收集群众诉求形成清单,把为民服务的热情转化为提升群众幸福感的生动实践。建好党员中心户、村民组长“主人翁”队伍,统一设置“党员代办事务办理登记表”,提出“群众动动嘴,帮办来跑腿”工作理念,积极主动地开展为民服务。“过去去镇里办事,来回得花两小时。现在填个表,党员志愿者就帮我们跑腿了!”松树镇台子村村民邢国英在“乡村小店”填写代办事务登记表后,当天便拿到了新农合报销材料。这种“群众动嘴、党员跑腿”的服务模式,已累计为村民代办事务1000余件。

  通过整合党员、志愿者和共建单位力量,建立“接单—派单—评单”闭环机制。党员中心户和村民组长定期收集群众需求,形成“民生清单”,再通过“共产党员示范岗”精准对接解决。许屯镇许屯村曾因自来水水管老化导致32户居民“吃水难”,镇党委通过“乡村小店”收集诉求后,迅速铺设1500米新管线,仅用4个月便让村民喝上放心水。

  国家电网、税务局等共建单位也深入乡村,开展电路检修、税法宣传等志愿服务,既“授鱼”更“授渔”。国网瓦房店市供电公司在九龙街道的所有“乡村小店”都建立了电力服务驿站,为村民提供用电业务咨询、用电隐患排查等服务。“上次家里的菜棚停电了,直接给电力驿站网格员打电话,不一会儿就解决了问题。”谈起“乡村小店”的电力驿站服务,九龙街道杨家沟村的蔬菜种植户杨宏海高兴地说。

  产业赋能:直播间里“土货”变“网红”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瓦房店市将“乡村小店”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打造“党建+电商”新模式。在“小店直播间”,驻村书记化身“带货主播”,本地大樱桃、苹果、食用菌等农产品通过屏幕走向全国。2024年,仅王店村大樱桃销售额就突破600万元,带动5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2万元。

  “以前栽了樱桃愁销售,现在这些问题在‘乡村小店’解决了。”太阳街道办事处王店村村民赵永胜说,在“乡村小店”直播间,驻村第一书记和网红联手带货,3万斤樱桃卖出60万元,利润翻倍。

  每天一大早,泡崖乡闫屯村的豆腐坊内热气腾腾,一板板老式豆腐出锅后,便按照“小店直播间”接收到的订单送到客户手里。豆腐坊是闫屯村成立合作社开办的第一个项目,既传承古法制作豆腐工艺,也让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泡崖乡闫屯村豆腐坊每天出豆腐1000斤左右,在“乡村小店”直播间的助力下,增收成果正在逐渐显现。“下一步,我们还准备建立越野车露营地和民宿,带领百姓走上富裕的道路。”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云明说。

  治理创新:积分制激发“自治活力”

  如何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瓦房店市将“乡村小店”与积分制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打造“积分超市”、建立“积分清单”,吸引党员群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环境卫生、公益事业等各项工作。结合各村实际及村民需求,科学设立积分规则,把产业致富、乡村建设、环境卫生、学习培训、志愿服务等内容作为加分项。采取个人申报、村民推荐、党组织审议方式进行积分采集,定期开展积分排名,激发村民的自治热情,使其成为主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合理安排奖励物资,确定每月“积分兑换日”,组织村民在“积分超市”兑换卫生纸、鸡蛋等生活用品,持续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在松树镇,村民李大爷因主动清理河道垃圾获得50积分,兑换了一桶食用油。“现在大家抢着干活,既光荣又实惠!”李大爷笑着说。积分制不仅提升了治理效能,更凝聚了民心,形成“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跟进”的共建氛围。

  “乡村小店”的探索,是瓦房店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缩影。2025年,该市计划新增20个“乡村小店”,并拓展“智慧服务”功能,引入数字化平台实现“一网通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要让‘小店’不仅是便民站,更是乡村振兴的‘加油站’!”

  从解决“吃水难”到直播带货,从代办服务到积分激励,瓦房店市以“小阵地”激活“大治理”,用“小服务”托起“大民生”。在这里,每一间“乡村小店”都是一面旗帜,承载着群众的期盼,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