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26 07:20来源:辽望·先锋次阅读
沈阳市康平县委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为遵循,深入实施“补钙铸魂、十百千万”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校党员教育主阵地作用,积极探索特色化办学路径,推动基层党校成为党员教育的“红色熔炉”、能力提升的“充电基站”、乡村振兴的“智囊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红色动能”。
锚定“年度有计划”,构建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
精准调研,把好规划“方向盘”。坚持把乡镇基层党校建设纳入全县党建工作总体布局,采取调研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在全面摸底分析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党员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分类推进课程库、师资库、实践教学点库“三库”建设。县委组织部每年年初结合全县中心工作及基层需求,制定年度培训要点,2025年共设计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村级事务管理、安全生产等8个核心版块,各乡镇(街道)围绕各自实际需求和资源优势,开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N个专项,构建形成“8+N”培训体系,以“一月一主题”的方式,实现“共性需求全覆盖、个性需求精准达”。
分类施教,定制培训“课程包”。一方面注重课程分类,建立政治理论“必修课”、业务技能“实训课”、特色发展“选修课”三类课程结构,三类课程按6:3:1学时比例配置(必修课60%、实训课30%、选修课10%),既保证政治底色又兼顾多元需求。另一方面注重学员分类,分村“两委”干部、村级后备干部、网格员、党员中心户、流动党员等九类培训对象,例如,针对村党组织书记开设“头雁领航”进修班,围绕后备力量、网格员、党员中心户等开设“先锋班”,组织青年党员参与“田间创客”实践营,为老党员定制“送学上门红色礼包”等,实现“一班一策、精准滴灌”。
动态观摩,拧紧落实“责任阀”。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每月选取一所基层党校,组织各基层党校负责人、教学骨干以及党员代表齐聚一堂,以实地参观、经验分享、问题研讨、现场点评等方式,开展现场评估,实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建立“进度督查、激励约束”制度,县委组织部安排专人定期对各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进度进行督查,对照年度计划详细检查各项任务完成情况,对表现突出的予以表扬,对工作落实不到位、培训效果未达预期的进行约谈,推动年度计划100%完成。
围绕“师资有保障”,锻造多元化优质教学力量
建强“三支队伍”,破解师资短缺难题。坚持“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原则,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选拔县委党校骨干教师成立“理论宣讲轻骑兵”,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组建县级师资库,从县委党校、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等部门选派优秀教师和业务骨干,组建136人“红色讲师团”,定期到乡镇基层党校授课。签约省市委党校教授、高校专家学者12人,建立“高端智库合作站”,下基层提供专题辅导。
实施“双培工程”,提升教学专业水平。注重挖掘本地资源,注重“书记讲给书记听”“党员讲给党员听”培训方式的运用,将32名“金牌村支书”、80名党员纳入县级师资库,让懂方法的人教方法、有经验的人讲经验,通过开设“大棚里的技术课”、“村头巷尾的治理经”等接地气的实践课堂,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开展“名师带徒”计划,开办基层讲师培训班,推行“1名县级讲师+3名乡镇讲师”结对模式,通过跟班学习、集体备课、送教下乡等方式,带动基层党校师资水平整体跃升。
创新“共享机制”,激活资源整合效能。打造“1+N”师资联动平台,其中“1”代表1个县级师资总库,汇聚各方精英力量,“N”则涵盖多个乡镇师资分库,形成广泛覆盖的师资网络。推行“课程点单、跨区派单、效果评单”模式,打造“师资共享超市”课程63门,乡镇(街道)可随时预约县级优质课程。创新“跨镇联培”机制,方家镇与西关乡互派讲师交流“电商致富经”和“绿色生态账”,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与经验的深度共享。
聚焦“教育有质量”,打造立体化实效教育模式
打造“沉浸式”教学场景。针对村“两委”干部、致富带头人、青年党员等不同群体需求,融入“案例研讨”、“情景模拟”、“微党课竞赛”等互动形式。依托本地红色教育基地、产业示范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资源,开设“田间课堂”、“板凳课堂”、“红色研学”等现场教学点12个。在基层治理课程中,设置情景模拟环节,模拟社区矛盾纠纷调解现场,让学员在实战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学员到东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参与“种一次地、开一次会、解一道题”实践教学活动,推动理论学习与实操能力双提升。
构建“线上线下”学习平台。坚持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充分利用“学习强国”、远程教育平台、“沈阳先锋号”微信公众号、“康平党建”微信公众号等线上资源,及时推送学习内容,发布党建工作动态和先进典型事迹等,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线下以开展“党建大讲堂”活动为抓手,邀请党校专家、先进典型、技术能手下沉授课,优秀教师与党员干部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推动优质培训资源直达基层。
形成“实效化”教育成果。建立乡镇党员干部常态化培训列席旁听、监测评估机制和“学时签到”机制,通过学员满意度测评、知识测试、实践任务完成度等量化指标,将结果反馈至课程优化和师资调整中,确保培训成效可衡量、可改进。突出实践锻炼导向,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深入开展“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专项行动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力促进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下一步,康平县将持续擦亮基层党校“金名片”,以“计划”为笔绘蓝图,以“师资”为墨赋动能,以“质量”为纸写答卷,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努力提升党员教育培训质效,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