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05 07:30来源:中共宽甸满族自治县委组织部次阅读
宽甸县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优化青年人才引育措施,完善培育政策支持保障,提升优质平台建设质量,立足本地产业发展需求,用心做好人才工作“土特产”文章。
精准引进青年人才。围绕核心产业、重点项目、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深入县域内22个乡镇进行实地调研,明确产业用才需求,精准绘制“引才图谱”。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招引工作,补齐乡村发展人才短板。搭建“扬帆计划”、“返家乡”社会实践平台,征集社会实践岗位114个,招募100余名大学生回宽实习。提前收集应聘者就业意向,确定符合条件的企业604家,举办“春暖辽沈、援企护航”、“职引未来,逐梦青春”、“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等专场招聘会36场,设置答疑专区,详细讲解创业场地补贴、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方面政策,积极宣传基层工作人员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引导人才扎根基层、建功一线。目前,已提供就业岗位6853个,达成就业意向1600余人,为556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2000余次。
精细培育本土人才。发挥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优势,探索建立政府与企业多元化、一体化、精细化、全链条培育机制,建设专家工作站、产业技术研究院、试验示范基地等,着力培养本土人才。与辽宁生态工程学院合作,成立宽甸县乡村振兴学院,联合培养畜牧兽医、旅游管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46人。对接省、市科技特派团9个,柔性引进技术服务型人才40人,为培育本土人才做好“外脑”引入工作。将人才的专业、特长、性格等与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相结合,因人施策制定个性化、特色化培养方案,推动人才能力提升、眼界拓展,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及指导40余场,覆盖1500余人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5项。开展“送技能进企业”助力企业发展活动,培训技能型人才150人次。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人。
精心用好各类人才。“地毯式”采集六类人才信息,摸清人才“家底”,将人才专业优势与产业发展短板有机结合,推动人才在擅长的领域施展身手、发挥作用。依托村(社区)党建场所打造乡土人才工作室4个,深入挖掘乡土技艺人才,采取定向培训、名师带徒等方式传授技艺,在观摩、跟班和历练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实现人才队伍力量充足、后继有人。发挥丹东市高冠蓝莓开发中心院士联系点专家团队的智力优势,建设18个院士科普联系点,提供点对点科普服务,培训100余人次,发展科技志愿者100人,注册科技信息员500人。开展“农业指导员”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组织40余名县域内外专家围绕果树种植、畜牧养殖、中药材培育等产业开展培训40余期,受众达1200余人次,发放农需物资约7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