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1-14 07:05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次阅读
凛凛冬日,出城区向东南约10公里,有一处被老百姓习惯称作“苹果园”的别致景观——占地约2000亩的锦州苹果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廉石园、廉石路、廉政文化展览馆、廉政文化林……在景区内,“苹果”“廉政”这些字眼随处可见,吸引着广大党员群众驻足观赏。
《人民的苹果》雕塑
锦州苹果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坐落在辽宁省锦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生生果园”遗址,这里是“锦州苹果”故事的发生地之一。1923年,为对抗日本人的经济侵略,打破由日本人垄断东北市场苹果产业的局面,爱国人士李善祥怀揣实业救国的理想,在锦州城南庙沟创办了“生生果园”。开山种树,大力兴修水利工程,还从外地聘请高级农艺师指导果树种植技术,引进并成功推广了当时市场上很受欢迎的“国光”苹果。至此,锦州果业享誉东北,传遍神州,李善祥先生也被誉为“锦州苹果之父”。
作为爱国实业家,李善祥先生曾在这里接待过我党侦查员,“生生果园”也成为锦州地下党支部的秘密活动点。锦州解放后,李善祥又将果园无偿捐献给了国家。苹果在他手中,是救国的“实业”,是抵抗日本经济侵略的武器,更是回馈祖国的厚礼。
现如今的锦州“生生果园”旧址,在一片有些历史的老房子中间静静伫立,怀揣“实业救国”之志的李善祥让“锦州苹果”涂上了一层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底色。
锦州苹果廉政文化展览馆门前有一座名为《人民的苹果》雕像,一位老人抱着孩子,提着竹篮,正要把篮里的苹果送给两位解放军战士,战士却摆手谢绝了。这座雕像是依据发生在辽沈战役期间的真实故事创作而成。锦州周边及辽西地区有多处苹果园,1948年秋,辽沈战役期间,锦州乡间的苹果树上果实累累。尽管在此接连几天构筑工事和进行激烈战斗的解放军战士劳累饥渴,但都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没有一个人去拿苹果。战士们的感人之举受到当地老百姓赞扬,获赠“仁义之师”锦旗。毛泽东同志从电报中得知此事后,很受感动。新中国成立后,他四次提及“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的故事,将其作为党风建设的典型范例。
锦州苹果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广场南侧的锦州苹果廉政文化墙
“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不吃是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毛主席曾经讲过的这段话,高度赞扬了解放军战士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高尚情操,“锦州苹果”的故事也让越来越多的人领悟并记住了这段话所体现的一种精神,并成为锦州廉政文化的重要标识。
走进展览馆内,“筚路蓝缕创‘生生’”“苹果树下立丰碑”“领袖名言传天下”“‘两个务必’谱新篇”四个主题展区一一映入眼帘。在2300多平方米的展厅中,人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阅览着一张张珍贵照片、一件件珍藏文物,用心聆听着“锦州苹果”的故事,感悟“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的内涵,“锦州苹果”经历时间的淘洗,经过岁月的沉淀,正散发出新的光芒。
其身正,无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清正廉洁,是融入中国共产党人血脉之中的不变本色,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一个苹果的吃与不吃,体现的正是纪律与自觉。置身景区的警示教育厅内,刻有“警钟长鸣 反腐倡廉”八个大字的铜钟,时刻警示着每一位参观者,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永远保持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的真谛,就蕴含在“锦州苹果”的故事里。
“奉公如法则上下平”。这里,曾因为毛主席“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而名声大噪,如今,果农们依然以种植苹果为主,到了收获季节,果香四溢,驻足苹果树下,思索“秋毫无犯”四个字的深刻含义。站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自觉涵养廉洁奉公正气,既自觉做到“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更努力追求帮群众收获更多的“苹果”,树好“人民公仆”的光辉形象。
白驹过隙间,新一年已至,党员干部又将迎来家人围坐、烟火可亲的春节长假。节假日是“四风”问题易发多发的关键节点,广大党员干部应自觉增强廉洁意识,绷紧拒腐防线,清爽过节,清廉过年,永远保持“不吃苹果”的光荣传统,让“苹果精神”常驻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