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2-27 07:30来源:辽望·先锋次阅读
近年来,大连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任务,锚定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目标,以组织振兴为龙头,以完善制度机制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任务落实。
强化组织领导,全方位形成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一盘棋”
大连市委坚决扛牢扛实政治责任,高站位谋划部署,统筹市县乡村四级有效发挥作用,确保农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壮大。
一是抓好统筹,上下协同发展。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谋划部署,连续4年主持召开会议,对年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三农”工作进行部署,纳入市委《提升清单》一体推进;多次召开书记专题会,听取有关部门和区市县集体经济工作进展情况。各区市县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纳入县域发展布局,“一村一策”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乡镇(街道)党(工)委实行包村联户,帮助各村量身定制产业发展规划;村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双带”作用,调动一切资源力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格局。
二是明确目标,横向联动推进。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统筹35个涉农部门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中的职能作用,推动人才、资金、政策等向乡村倾斜。建立联动协商机制,明晰组织、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制定印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行动计划(2024—2025年)》,明确具体提升目标、提升村名单和提升方法。先后在普兰店区、瓦房店市、庄河市组织召开现场会,推动“党群共同致富”、发展集体经济等重点任务落实落地。
三是压实责任,强化各级落实。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构建完善立体式考核监督体系,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巡察工作内容。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制度,推动扶持资金项目落实到位;开展农村集体“三资”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对村级集体经济开展专项审计,处置相关问题线索120件。
抓实发展要素,多领域汇聚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资源
大连市全力推动资源下沉,促进人才、资金、政策等向乡村倾斜,规范集体经济项目运行,确保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任务落地。
一是以干部下沉注入乡村振兴活水。持续从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派2225名干部到村工作,评选总结两批“十佳工作法”,建立“1+2+1”干部下沉工作机制,组织派出单位与派驻村确定结对共建项目932个,筹措帮扶资金1400余万元,成立44个科技特派团,选派897名农业特派员走进田间地头指导生产,实现“一人驻村、全社会帮扶”的格局。
二是以项目扶持激发乡村经济活力。统筹用好各级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政策,逐村研究建立扶持项目储备库,每年按照成熟度排序优先扶持,2019年以来,在配套做好266个中央和省级集体经济扶持项目的基础上,市级拿出专门资金进一步扶持215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
三是以“建档立卡”规范运行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持续加强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日常管理,按照“当年建档、即时更新”的原则,制定购置入股类项目和工程类项目两大类共52个子项目的档案管理规范。积极推进“农村三资”在平台公开交易,有效盘活集体资产,实现溢价增值,杜绝暗箱操作和小微腐败。
创新发展模式,多维度打通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渠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大连市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五种模式”,有效发挥“培育一个、影响一片、带动一方”的示范效应,形成百花齐放的集体经济发展格局。
一是因地制宜用活资源经济。通过合理开发本村资源,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初加工等乡村特色产业。如长海县大长山岛镇哈仙村充分利用辖区海域资源,发展海产品养殖和海岛旅游两大产业,村集体出资组建了大连哈仙客运有限公司,集体经济年均收入400余万元。
二是经营打造优质物业经济。利用村内闲置资产,通过自营、出租、入股等方式,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如普兰店区杨树房街道赵家村改造村内闲置厂房,以自营加租赁方式,一方面,与当地知名服装企业大杨集团组建社企联盟,由村集体出资创办服装厂;另一方面,引入水产加工等产业,培育产业集群,实现村集体增收。
三是立足优势发展产业经济。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发展粮食、水果、蔬菜、畜牧、渔业等优势主导产业。如庄河市吴炉镇英烈士村引进适宜本地生长的农产品新品种,村集体带头种植,辐射带动村民发展特色葡萄、草莓、西红柿等设施农业种植600余亩,形成了“水果+蔬菜”规模化产业发展模式。
四是对接需求开展多元服务经济。立足农业发展需要,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和劳动力等服务。如旅顺口区龙头街道东北山村为村内种植户提供种植技术、农机服务、品牌包装、物流销售等一条龙服务,打造形成“小白楼”“东北金”知名苹果品牌,实现了集体增收、百姓致富。
五是综合要素发展乡村旅游。利用域内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民俗文化资源、红色资源等,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金普新区石河街道石河村把“穷山沟”打造成远近闻名的“东沟旅游度假区”,有效拉动周边地区农副产品、餐饮、运输等产业发展,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2亿元。
加强激励保障,多层面提升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效能
大连市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持续强化基础保障,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努力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一是以“党群共同致富”活动强化党组织引领作用。围绕乡村产业振兴、村级集体增收、党员群众共富目标,组建8967个党群共富责任区,指导村党组织领办创办439个合作社(村办企业),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建立69个产业联合党委,动员115家企业与合作社搭建“社企联盟”,带动村民累计增收1.3亿元。
二是以“财政补助+集体分红”双重绩效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在按月落实村干部待遇保障的基础上,指导各区市县进一步细化和规范村干部绩效奖励制度,对于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明显的村,年底由乡镇(街道)拿出专门资金对村干部进行奖励,并按要求组织对集体经济增量部分进行分红。2023年,村党组织书记绩效奖励平均每人达1.6万元,进一步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动力。
三是以资金支持夯实乡村发展基础。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制度,市级财政每年下拨1亿元保障村党组织运转,2024年继续增支2258万元,用于网格员等基层干部补助;在全省率先设立村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市县两级财政每年下拨8000余万元,帮助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提升村党组织服务保障能力。与此同时,强化各级党费支持,近两年共下拨市管党费1638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开展“党群共同致富”活动,强化村党组织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