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 > 正文

沈阳市村级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
把集体和村民带上“共富路”

日期:2023-12-01 08:30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沈阳市强化党建引领,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共富专项行动,组建了55个产业联合党委,推动全市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村达778个,占比57%,推动规模经营,增强产业聚合力,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截至目前,沈阳市已有1278个村集体经济纯收入突破10万元,占比93.6%,同比增长69.5%,全市集体经济总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14.1%。同时,带动了村民致富,实现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

  冬日的暖阳里,沈阳市辽中区茨榆坨镇后边外村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村党支部书记张家辉扳着手指头,盘点着今年的收入,规划着明年的工作。今年村集体经济增收了27万元。村种植养殖合作社集中流转2800亩土地,发展“稻蟹共生”“稻田养鸭”,550户入社农户户均增收2200元。其中,种田大户岳志红自从稻田养鸭养蟹后利润增长了两倍多。

  今年以来,沈阳市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共富专项行动,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研究出台了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主体作用,通过加大政策扶持、拓宽增收渠道等10项具体举措,切实提升了村级集体经济造血能力。

  压实党委责任  加强分类指导

  “今年,我们以孙家寨村为龙头,组织周边经济较弱的7个村联建‘致富共同体’,把8个村拧成了一股绳,集体力量加强了。”浑南区李相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忠伟告诉记者,“8个村共同出资成立两家实体公司,承揽物业、环卫等业务,村均增收7万元。”

  像孙家寨村一样,沈阳市年初就组织各村制定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计划表,全面摸清现有的资源条件,“一村一策”制定集体经济发展计划,积极盘活资源资产,谋划经营项目,明确收入来源和经营周期。对实现增收有困难的重点村,确定了县乡两级包保责任人。加强全市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推动1428宗农村集体资产通过农交中心平台公开流转交易,溢价率达13.5%、村集体增收1423万元。同时,沈阳市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和赛道比拼,压实县乡责任,逐村按月调度工作进展,分别对截至6月未产生收入和截至10月未达到10万元的村进行提级管理,逐个调度具体增收途径和完成时限,有力推进工作落实。

  村级集体经济要增收,需要人才支撑。为此,沈阳市实行分类支持指导,破解集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技术、管理、营销难题,选定105个具备一定基础、急需产业发展人才的行政村作为试点,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选聘具有较强市场意识和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担任集体经济组织专职经理人,实行专人专岗、专业专干。于洪区富强村聘任返乡大学生党员为专职经理人,负责村集体对虾基地养殖、销售等工作,推动扩大养殖规模1.6万斤,村集体增收10万元。选取铁西区、辽中区、法库县、康平县为试点,对接金融机构,选派44人担任乡镇金融助理。康平县张强镇金融助理帮助官宝窝堡村集体稻米加工厂办理贷款30万元,解决了村办合作社多年融资难题。积极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业务培训,将现代农业发展、惠农政策应用、网络电商营销等内容纳入市级培训范畴。围绕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按季度分别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和乡镇(涉农街道)党(工)委书记开展“县乡搭擂台、比武促振兴”观摩拉练活动270余场,以赛促学,以学促干。

  深化合作社建设  推动规模经营

  “原来每亩地收入1000元,今年村里实行社会化服务,有了补贴,产量增加了,每亩收入达到1400元。”苏家屯区永乐街道宝相屯村玉米种植户邢国玉尝到了社会化服务的甜头。今年他与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签订了社会化服务协议,大田由合作社代耕、代种、代防、代收,他不用操心,收入还增加了。

  对有关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苏家屯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车晓倩介绍说,“在宝相屯村等30余个土地受限较大的村开展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试点,采取集约化生产,统筹调度资源,统一使用农机,连片地块作业的方式,既让村民节省了时间和成本,还帮助村集体增收65万元。”

  今年,沈阳市新选定了543个行政村开展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建设,推动全市合作社建设村达778个,占比57%。其中,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类518个、置业出租类129个、土地类36个、休闲旅游类23个、其他类72个。县乡两级强化了具体指导,积极引导2.1万户党员群众入社,帮助村集体平均创收4.9万元,带动入社村民户均增收2064元。法库县榆树堡村党支部创办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余亩种植大豆、玉米,村集体增收20万元、150户入社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

  在村级创办合作社的基础上,沈阳市还开展“联村共建”,围绕沈北休闲旅游、新民棚菜、康平杂粮等特色产业,统筹地域相邻、资源相连、产业相近的238个村,通过“飞地抱团”“强弱联合”等方式组建55个产业联合党委,统筹利用各村资金、土地、信息等资源,统一实施物资采购、技术指导、品牌打造、产品销售,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

  新民市张家屯镇指导佟庄子等5个村成立冬瓜产业联合党委,统一布局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提升议价能力和产品附加值,村均增收11万元。截至目前,沈阳市产业联合党委已推动村集体增收881万元,村均增收3.7万元。

  加大帮扶力度  拓宽增收渠道

  为帮扶村级集体增收,沈阳市今年争取财政资金6200万元,通过村级申报、乡镇推荐、县区评审、市级把关方式,择优建设扶持项目62个。持续开展“书记挂帅、破冰攻坚”行动,对先前的273个财政扶持项目进行再调度、再梳理,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实地督导63个项目,责成相关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主要负责人认领包保重点项目,帮助谋划举措、解决问题,全力推动投产见效、提高收益。截至目前,沈阳市2019年以来扶持项目已产生收入1436万元,收益率7.8%。

  开展“党建促振兴、村企共发展”村企对接活动,通过面向社会倡议、会同市直部门共同动员等方式,积极引导116家企业及社会团体报名响应,与106个发展需求强烈的村逐一配对。截至目前,对接企业通过项目共建、资产参股等方式,累计到村投入3098万元,帮助对接村集体增收688万元。铁西区充分发挥辖区企业资源丰富优势,指导结对村企合力发展特色农产品销售、劳务输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等项目9个,帮助村集体增收125万元。沈北新区大丁村与传媒公司合资成立旅游公司,企业投资160万元建设树下木屋露营旅游项目,村集体配套建设垂钓园、超市等设施,今年8月运营以来吸引游客超10万人,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