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04 08:25来源:铁岭党建次阅读
近年来,铁岭市立足破解产业发展不协调、资源利用不充分、抗击风险能力差等问题,积极推动地域相近、产业趋同的村党组织建立跨村产业联合党委,实现优势互补、抱团发展、规模经营,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截至目前,先后建立果蔬种植、畜牧养殖、乡村旅游等多类别的40个跨村产业联合党委,覆盖256个行政村,92家农事企业、合作社,累计销售各类农产品5.9万吨,带动9326名农民同步增收致富,联建村集体收入年增加760余万元,村民累计增收3200万余元,驶入了乡村振兴“快车道”。
以“组织链”串起“产业链”
推动党建与产业深度融合
创新组织设置。在不改变原有行政区划和自治主体的情况下,将区域分布较近、资源禀赋相似、发展类型趋同的村、农事企业、合作社等吸纳进来,逐步形成中心村牵头组建、村企社融合组建、跨乡镇联村组建三种模式,形成同行业党组织聚集、协同发展新格局。
选优配强班子。采取民主选举、组织选派等方式选优配强班子成员。产业联合党委书记由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担任;党委委员由联建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合作经济组织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对跨乡镇组建的产业联合党委,由县(市、区)选派1名县级领导或县直涉农部门党组织班子成员担任。
强化职能定位。明确产业联合党委为功能型党组织,在产前,指导各村依托产业优势,做好项目规划,确定发展布局;在产中,围绕产业项目,提供农业政策、产品研发、技术保障、信息交流、品牌创建等服务,推动规模发展;在产后,主要做好产品贮藏、加工、包装、推广、销售等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将“任务书”变成“施工图”
推动跨村产业联合党委高效运转
健全运行机制。完善产业联合党委组织设置、运行管理、作用发挥、工作保障等标准化机制,通过定期调度、规划引领、技术培训、示范创建、孵化培育、拉练比拼“六项机制”,在品种品牌、物资采购、资金技术、产品销售、人才使用等方面宜统则统,资源共享,按周调度、月报告、季考评的方式推动工作落实。
完善议事规则。建立推广成员单位提事、支部议事、党委定事、联动办事、群众评事“五步工作法”,全面提升产业联合党委议事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在村庄规划、土地利用、资源盘活、集体增收等方面统筹谋划,确保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规范管理办法。推动建立“六统三独立”管理办法。“六统”就是由产业联合党委统筹,统一产品生产标准、统一产品品牌、统一物资采购、统一防灾减灾、统一开拓市场、统一推进精深加工,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资产、资金、技术、人才、品牌、市场等要素融合的有效形式,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三独立”,就是财务管理实行独立建账、独立核算、独立收支,避免账目混乱,保证各联建村的经济效益。
以“强保障”带动“提效能”
助力跨村产业联合党委跑出“加速度”
提级管理、统筹推进。压实县(市)区委一线指挥部作用和乡镇党委的龙头带动作用,把产业联合党委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乡镇财政增收、村级集体经济等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整合各类行政资源,通过党委协调联办,结对共建、人才共育等载体,充分发挥涉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支撑”作用,推进职能部门与产业联合党委之间上下融合、产业融合、资金融合、技术融合,构建完整产业链条,推动高质量发展。
强化考核,正向激励。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必考指标和县乡村三级书记述职评议必述内容,实行季度打分、年底总评,作为评先奖优、提拔使用重要依据,推动各级书记把责任扛在肩上。目前,全市已涌现出11名省市劳动模范、20名最美基层带头人,14名跨村产业联合党委委员考试录用事业编制,进一步调动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典型引领,总结经验。注重培育、引导产业联合党委标准化建设,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全面提升产业联合党委建设水平,在跨村产业联合党委带动下,全市五星级支部同比增长38.6%,工作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农民日报等媒体刊载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