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0 08:17来源:大连党建次阅读
近年来,大连市沙河口区星海湾街道党工委立足实际,对标先进,聚焦社会治理“痛点”“堵点”,充分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的政治引领作用,在社区方寸间,以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的硬招实法,全力开创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头雁领航”增强治理实效
群雁高飞头雁领。抓好基层社会治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至关重要,社区书记是“最后一公里”上的最重要一环。为建强社区治理“主心骨”,提高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街道创建了“书记作业”党建特色做法,通过“书记抓、抓书记”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凝聚发展合力,破解治理难题。“书记作业”以“党工委点题、社区书记选题、群众出题”的形式,分别由街道党工委根据重点工作为社区量身定制作业,社区结合辖区优势、工作思路自选作业,群众围绕自身需求期盼给社区提出作业,进而将党工委的牵头抓总、社区的主动创造、居民的直接诉求有机融合,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良性互动,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动力。
中山路社区的高尔基路255号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共有5个门洞44户居民,建成后因原开发公司注销成为弃管楼。该楼的顶层漏雨长达十多年,楼顶外立面和屋顶的瓦也开始脱落,遇到大风天瓦片经常被刮下来伤到人和车,安全隐患极大。再加上该楼建成时,很多居民未交房屋维修基金,导致无法提取房屋维修基金进行维修,居民多次找到社区,希望社区能帮助解决此事。中山路社区书记丁云鑫多方收集民意,最终将该楼院维修改造确定为“群众出题”作业,通过申请使用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仅用10余天就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施工任务,并与施工方签订了5年的质保合同。施工结束后,经历了一次大雨,楼长第一时间与丁书记联系,激动地说:“书记,太感谢了,这么大的雨,我们这些住户家中一点都没漏,雨天我们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街企合作”凝聚治理合力
疫情防控、环境整治、安全生产、垃圾分类……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社区人手少,这个困境如何破解?星海湾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辖区企业多的优势和特点,强化社会力量协同参与,引导辖区企业单位共建共治,逐步形成“政府搭台、多元参与、同频共振、协同发展”的“街企合作”新模式。
每逢大战大考,“街企合作”模式的优势便更为凸显。本轮疫情紧急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后,街道在人手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勇于担当,主动在诺德大厦、期货大厦、绿城深蓝国际等这些企业多、人员密集的楼宇设置了上门流动检测点。辖区楼宇大厦全力配合,不仅协助布置核酸检测现场,摆放桌椅、“一米线”等,还在检测当天组织党员、志愿者配合街道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维持秩序、扫码填写信息等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楼宇物业精准调度楼内企业,及时发布通知,引导企业员工错峰检测,有效降低了聚集风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星海湾人众志成城,街企同心,用迎难而上的勇气担当,凝聚起磅礴的“星海湾力量”,用真情共守一方居民的平安健康。
“专业赋能”提升治理品质
星海湾作为“大连城市会客厅”,辖区企业、群众往往对其环境、管理、服务有着更高的期待和更严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回应民意,星海湾街道坚持对标先进,创新发展,通过积极对接专业机构,不断提高社会治理品质,以更高标准打造最优湾区环境。
2021年10月末,星海湾街道举办了一场“社区口袋公园”创意设计作品征集大赛,选取典型的老旧小区——海州街20—22号楼院作为设计对象,面向社会征集作品。参赛作品来自个人、高校、设计规划公司的近30个团队,经过背景调研、实地勘察、方案设计等一系列工作,共提交了12幅作品。在绿城党群服务中心召开了专业评委和社区居民代表共同组成的评审团审议评分,最终大连工业大学团队的作品《海州梦圆》荣获一等奖。2022年新年伊始,街道便积极联系获奖团队、施工方、群众代表等,进一步细化调整方案,将党群服务经费用在刀刃上,确保尽快将参赛作品的亮点设计落地施工。
以此为契机,星海湾街道初步建立了“社区规划师”制度。19名社区规划师全力配合社区党委,通过专业化的工作方式,为社区提供技术咨询、规划设计把关等服务,确保科学高效使用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全面助力老旧小区“微改造”“微更新”“微治理”。2022年初,街道与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共同建立了“社区规划师”教学实践基地,以海州社区为试点进行深度合作,为社区提供需求调研、专业咨询、设计把关、实施协调、施工监督以及技术服务等方面服务,进一步做好群众、社区、施工方等各参与主体之间沟通协调的桥梁。通过“社区规划师”的参与,群众可以全程参与提案设计、验收等各个环节,从而有效提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最终达到从“共谋共建”过渡到“共管共享”的目标。